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5期转载扎西才让短篇小说《达珍》
2019-05-22 17:28:59
  • 0
  • 0
  • 0

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5期转载扎西才让短篇小说《达珍》


近日,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5期“实力”栏目转载了孙频、周瑄璞、姚鄂梅、徐则臣、扎西才让等作家的短篇小说。其中,扎西才让短篇小说《达珍》原载于《芳草》2019年第2期,责编张睿。这是继《来自桑多镇的汉族男人》(短篇小说)、《狩猎者》(微小说)、《德格家的中午》(微小说)等作品在《小说选刊》、《小小说选刊》等期刊转载后,扎西才让小说又一次进入小说类选刊。

 

扎西才让,男,70后藏族作家,甘肃甘南人。中国作家协会会员,甘肃诗歌八骏之一。小说作品见于《西藏文学》、《飞天》、《青海湖》、《山花》、《红豆》、《芳草》、《滇池》、《翠苑》、《新青年》、《甘肃文苑》等报刊,2017年获第26届“东丽杯”梁斌小说奖。中短篇小说集《桑多镇故事集》入选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“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”丛书,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。

 

 

 

杂志目录

 

聚焦│Focus

 

新青年,新文学:

当代青年作家问卷调查(上)

 

实力│Main Current

 

孙频鲛在水中央(中篇小说)

选自《收获》2019年第1

周瑄璞星期天的下午餐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人民文学》2019年第3

姚鄂梅游刃有余(中篇小说)

选自《钟山》2019年第2

徐则臣青城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青年作家》2019年第4

扎西才让达珍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芳草》2019年第2

 

锋锐│New Wave

 

唐棣巴比伦斯的巫师与槲楪气味的沙漠

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遗闻集》

陈春成传彩笔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特区文学》2019年第2

贾若萱暴雨梨花针(短篇小说)

选自《湘江文艺》2019年第2

 

非虚构│Non-fiction

 

刘醒龙获奖是过年,写作是过日子

选自《清明》2019年第2

李修文小站秘史

选自《十月》2019年第2

 

读大家│Reading Classics

 

张亦辉用叙述穿越死亡

——从托尔斯泰到鲁尔弗

选自《北京文学》2019年第3

 

书架│Book Shelf

 

中国台湾│ 朱西甯铁浆

选自《铁浆》

 

艺见│On Arts

 

李兆忠一片森林,通向一口深井

——张仃与李可染

选自《天涯》2019年第1

 

 

达珍(节选)

 

我为我当时的答复后悔不已。

 

与旺秀通话三个月后,也就是快到年关之际,达珍去世了。

 

还是旺秀打来的电话。他说:“你回来,帮我葬了她吧!”

 

我说:“疯病又要不了人的命,你老实告诉我,达珍是怎样殁了的?”

 

旺秀说:“前几天,她又犯病了,跑到山上,从悬崖上跌下来,就……”

 

搁下电话,脸颊处一片温热,才知道自己早就流了泪。

 

入殓的时候,旺秀给我说:“达珍活着的时候,把你当她男人看。现在她死了,你想再看看她吗?”

 

我茫然地点点头。

 

达珍仰面躺在棺材里,身上盖着薄薄的被子。一层若隐若现的灰黑色浮在她的脸上,未得病前的光鲜亮丽已荡然无存,脸色却是安静的,仿佛只是沉溺在美好的长梦里。

 

埋葬达珍时,八个壮汉抬着棺木,朝挖好的墓穴一步一步地走去。

 

天色阴沉,那柏木棺材看起来也比以前抬过的要重得多。

 

当一堆湿土形成了山丘的样子,那桑烟也升入了天幕。达珍的灵魂,也离开了她的肉体。

 

从墓地回来,我洗净了手,开始吃羊肉泡馍,但我知道:她已经吃不了了。

 

我和乡亲们抽烟喝酒,但她已经不是陪着我们高声喧哗中的一个了。

 

回家后熄了灯,听着家人睡熟,但她已经和家人永远分开了。

 

她留在世上的,还有什么呢?衣服?被烧了。摩托?卖掉了。美丽和青春?消散了。

 

在这人世上,除了那些化为腐土的她的尸骨,别的什么也不会留下?

 

有个声音,在我脑子里回旋,这声音说:“是的,什么都不会留下!”

 

我突然对桑多人几百年来的生活习俗,产生了深深的厌倦。伴随这厌倦出现的,还有一种怀疑:他们就这么一成不变地活着,有啥意思呢?

 

我睡不着觉了,穿衣下炕,在暗淡的夜色下,来到桑多河边。

 

桑多河的流水早就收敛了激越的态势,在幽暗的冰层下慢腾腾地流淌。死了多年的枯树,也伸出干裂肃杀的枝丫,力图缓解西风劲吹时的速度。

 

在灰天、雪野和房屋拼凑出的寂静世界里,我能感受到的时间,仿佛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

 

衰败伴随着时间的消失,静静地到来了。

 

 

作品点评

 

《达珍》当然没有直接写到牧羊生活,但小说在诗意的叙述中,不经意地讨论了“羊与人”的关系。在桑多河边,达珍觉得自己有时是部落首领有时是乞丐,而“我”觉得桑多镇、学校都是羊圈,但如果羊圈的主人是达珍,“我”愿意是羊。在小说的最后,“我”再次表达了对桑多镇几百年一成不变的生活的厌倦。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,作家试图以达珍的不幸,“我”与达珍爱情的失败,表达对古老的传统思维、固有习俗、生活方式,等等的批判与不满。在小说中,“我”的内心一直充满对变化、变革、发展的渴望,“我”在初中未毕业时就已经萌生了离家出走的想法,读高中时“我”不断思考“我”是谁、从哪里来、到哪里去的问题,而达珍更是一个积极拥抱外部世界、向往自由的热情奔放的姑娘,在“我”询问达珍能否带我走的时候,十七岁的达珍就说出了“想走就走,别婆婆妈妈的”这样豪情万丈的话。但在现实面前,无论是达珍还是“我”,都成为了羊。命运永远是牧羊人,是羊圈的主人。这是最令人沮丧的,也是《达珍》这个作品令人伤感的源泉所在。正是因为命运弄人,一个美丽而年轻的生命消失了,她曾经那样健康、向上、坚定、坦荡。这样一个故事,无疑是诗意的甘南草原令人忧伤的一章。(评论家、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李鲁平)

 

 

转载小计

 

  说│XIAOSHUO

 

《来自桑多镇的汉族男人》(短篇)刊于《西藏文学》2016年第1期,

《小说选刊》2016年第3期转载。

 

《狩猎者》(微小说)刊于《百花园》2019年第1期,

《小小说选刊》2019年第2期转载。

 

《德格家的中午》(微小说)刊于《百花园》2019年第2期,

《小小说选刊》2019年第2期转载。

 

《达珍》(短篇小说)刊于《芳草》2019年第2期,

《中华文学选刊》2019年第5期转载。

 

  文│SANWEN

 

《诗边札记:在甘南》(长篇)刊于《文学港》2016年第9期,

《散文选刊》2017年第2期转载。

 

《桑多河畔》(18章)刊于《美文》2017年第6期,

《散文海外版》2017年第8期转载。

 

《桑多河畔》(18章)刊于《美文》2017年第6期,

《文学教育》20179月转载。

 

《桑多镇秘闻录》(长篇)刊于《民族文学》2018年第2期,

《散文选刊》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。

 

  歌│SHIGE

 

《我的另类生活》(7章)刊于《诗刊》20047月下半月刊,

《诗选刊》2005年第4期转载。

 

《扎西才让的诗》(7首)刊于《诗歌月刊》2012年第12期,

《诗选刊》2013年第1期转载。

 

《扎西才让的诗》(6首)刊于《星星》2013年第8期,

《诗选刊》2013年第8期转载。

 

《去年》(9章)刊于《南方诗人》2014年创刊号,

《诗选刊》2014年第9期转载。

 

《人类的猪》(18章)刊于《山东文学》2016年第2期,

《诗选刊》2016年第5期转载。

 

《扎西才让的诗》(12首)刊于《中国诗歌》2016年第1期,

《新华文摘》2017年第8期转载其中的短诗《改变》。

 

《老相好》(24首)刊于《红豆》2017年第6期,

《诗选刊》2017年第8期转载。

 

《黎明时分》(11首)刊于《诗刊》20185月上半月刊,

《诗收获》2018年夏季卷转载。

 
最新文章
相关阅读